|
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农办科发〔2025〕329号)要求,为做好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铁岭县基本情况
(一)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位于辽宁省北部,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黑土地资源,地处“黄金玉米带”,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称号。
(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我县是辽宁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县已基本形成了阿吉、蔡牛玉米优势区和凡河、新台子、双井子等水稻的主产区。202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5.32万亩,总产量11.48亿斤。其中:玉米播种面积87.98万亩,产量9.13亿斤。主要种植品种有东单1331、良玉99、铁研系列(铁研818、铁研369)、玉青392;水稻播种面积22.94万亩,产量2.22亿斤。主要种植品种有辽星系列、辽粳系列、长粒香、沈稻、稻花香2号、天隆619、沈农系列、铁粳系列、美丰系列等品种。
2.全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现全县共有各类设施6600余栋、播种面积1.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800余栋,设施内面积6680亩;塑料大棚1700余栋,设施内面积2000亩;连栋温室14栋,面积105亩。设施农业年产各类农产品约7.4万吨,其中黄瓜占47.1%,番茄占45.2%,其它占7.7%,年产值可达2亿元。全县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播种面积达到800亩,年产干(鲜)食用菌产品420吨。2024年全县生猪、牛、羊、禽出栏分别为118.36万头、6.89万头、9.44万只、1446.11万羽,同比增长分别为4.67%、3.46%、3.4%、14.11%;肉蛋奶总产量15.53万吨,同比增长5.32%;水产品产量0.57万吨,同比增长2.21%。
(三)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技型服务企业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目前,全县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我县在市场局注册存续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52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6家,省级示范社40家,市级示范社33家,县级示范社2家。家庭农场方面:目前我县在市场局注册家庭农场663家,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650家,养殖类家庭农场13家;我县已登记备案到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有805家,其中承担中央财政项目示范家庭农场5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6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探索“服务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等服务模式。
(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全县农技推广机构27个,其中:县级2个,乡镇级25个。农技人员编制156个,实有农技人员153人,有办公场所、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设备,基本满足县、乡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需求。
(五)农技推广云平台建设使用情况
对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门部署,推广“中国农技推广APP”,组织农技人员安装并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截至目前,我县累计共有521名基层农技人员安装和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累计上传日志13110条,农情2299条,提问回答9418次。系统填报方面,安排固定人员作为信息员,2024年度通过平台共实时发布工作动态50条。上传文件材料3份,主推技术41项,示范展示基地8个,建立示范主体档案384个。实现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上对全县农技推广实施情况进行在线填报、对外展示。
二、主要目标
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围绕主导产业遴选推介主导品种33个、主推技术37项,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建设8个县级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每个基地全年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活动不少于4次、直接联系农户不少于20个。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接受省、市级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分产业、分层次开展不少于5天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县级培训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
三、实施内容
(一)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履职能力。强化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责履行。推动综合设置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机构有专门岗位和专门人员履职尽责。加强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推广机构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指导管理和统筹安排,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二)集成组装综合技术方案。围绕单产提升、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遴选推介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
本年度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如下:
1.玉米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推广铁391、铁3107、铁研369、郁青392、东单1331、宏硕899、铁研538、荃研2002、联达F085、宏育808、泽玉8911、辽单1209、良玉99、先玉1483共14个品种。推广①玉米秸秆集行苗带耕作宽窄行精量播种技术;②一喷多促增产技术;③玉米平作宽窄行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④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高效绿色防控技术;⑤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⑥玉米低破碎籽粒机械收获技术;⑦玉米化控抗倒增产技术。
2.水稻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推广铁粳11、铁粳17、美锋366、辽星21、中科发5、天隆优619、铁粳香3号共7个品种。推广①水稻工厂化基质育苗技术;②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③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④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⑤水稻宽窄行机插秧技术。
3.农机主推技术:推广①水稻侧深施肥技术;②水稻宽窄行插秧技术;③水稻旱直播技术;④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⑤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秸秆归行技术;⑥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条耕整地技术。
4.苹果主导产业及主推技术:推广寒富苹果、辽农红苹果、紫香苹果、紫玫瑰苹果、锦绣海棠(鸡心果)共5个品种。推广①老果园树体改造技术;②果园生草覆盖技术;③铺反光膜补光增色提质技术;④苹果免套袋生产技术;⑤苹园立体防寒技术。
5.蔬菜主推技术:推广①设施蔬菜农药减施增效技术;②黑膜膜下节水滴灌技术;③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绿色消减技术;④工厂化育苗技术;⑤设施果蔬补光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6.畜牧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推广生猪:大白、长白、杜洛克,肉牛:西门塔尔共4个品种。推广①生猪健康养殖综合配套技术;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③肉牛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④秸秆综合利用-玉米秸秆青贮技术;⑤布病防控技术。
7.水产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推广鲤鱼、草鱼、河蟹共3个品种。推广①淡水池塘鱼类安全越冬集成技术;②鲤鱼生态混养技术;③草鱼生态混养技术;④稻田养殖河蟹技术。
(三)开展先进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建设8个县级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统一竖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标牌。每个基地直接联系农户不少于20个,试验示范综合技术方案及本区域内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技术观摩、经验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
1.玉米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1)在镇西堡镇镇西堡村铁岭县怡帆家庭农场建设玉米示范基地200亩。示范品种:转基因品种比较示范铁391K、东单1331K、东单1331D、宏凯706D等。示范技术:①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②转基因玉米使用草甘膦除草技术;③玉米化控抗倒增产技术。
(2)在镇西堡镇河夹心村铁岭县天盛家庭农场建设玉米示范基地200亩。示范品种:转基因品种比较示范铁391K、东单1331K、东单1331D、宏凯706D等。示范技术:①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②玉米主要病虫害高效绿色防控技术;③转基因玉米使用草甘膦除草技术。
(3)在镇西堡镇下塔子村铁岭县镇西堡镇启媛家庭农场建设玉米示范基地200亩。示范品种:转基因品种比较示范铁391K、东单1331K、东单1331D、宏凯706D等。示范技术:①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②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高效绿色防控技术;③玉米化控抗倒增产技术。
(4)在蔡牛镇王千村铁岭县永涛家庭农场建设玉米示范基地200亩。示范品种:①铁391、铁3107、东单1331、宏硕899、金博士704、辽单1209、辽单318、泽玉8911、荃研2002等。②转基因品种比较示范:铁391K、东单1331K、东单1331D、宏凯706D等。示范技术:①玉米平作宽窄行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②玉米一喷多促技术;
③玉米低破碎籽粒机械收获技术。
2.水稻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在镇西堡镇黄古洞村铁岭县明曦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建设水稻示范基地200亩。示范品种:中科发5、天隆619、铁粳香3号、稻花香2号等。示范技术:①水稻工厂化基质育苗技术;②水稻富硒水稻种植技术;③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3.农机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1)在新台子镇花豹屯村铁岭县新台子镇新北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示范基地200亩。示范技术:①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②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秸秆归行技术;③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条耕整地技术。
(2)在阿吉镇杨屯村铁岭县桂环家庭农场建设农机示范基地200亩。示范技术:①玉米秸秆粉碎还田集行免耕播种技术;②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耕技术;③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少耕技术;④玉米秸秆粉碎还田高留茬免耕播种技术。
4.蔬菜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在新台子镇诸民屯村铁岭县新台子镇爱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蔬菜示范基地30亩。示范品种:番茄抗病品种:奇迹、粉莓1号、辽粉185号;紫苏新品种:苏子1号、苏子2号。示范技术:①根结线虫绿色防控技术;②高风味品质番茄生产技术;③叶菜类蔬菜高效栽培技术;④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四)深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加强包村联户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我县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由涉及全县14个乡(镇)的重点行政村主导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组成,共381人,其中:粮食产业225人、果蔬产业42人、农机产业60人、畜牧水产产业54人。(详细附件2)。每名农技人员联系3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签订服务协议书,在关键农时开展入户指导、发放技术资料,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五)提升农技人员能力素质。一是合理组织农技人员参加部、省、市三级培训;二是开展县级培训。重点抓好参加省市级培训以外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确保编制内基层农技人员全员参训。对遴选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特聘农技员(防疫员、家畜繁殖员)、选聘的村级农技员及种养大户等,主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推广方式方法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采取课堂教学、异地研学、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分产业、分层次开展不少于5天的知识更新培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2天,重点提升实操能力,其中安排不少于4学时转基因政策和技术内容。
(六)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全县粮食产业技术指导员72人和乡土专家1人、村级技术指导员2人,果蔬产业技术指导员13人和村级技术指导员1人,农机技术指导员18人和村级技术指导员2人,畜牧水产技术指导员14人及村级技术指导员4人。继续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我县招募特聘防疫员3人,规范招募程序,完善特聘农技员(防疫员)管理制度,规范购买服务协议,加强考核管理,稳定聘任与动态调整相结合,优先续聘考核优秀人员。
(七)加快信息化手段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应用。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APP使用,加大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运用力度,围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重要农时和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等重点任务,引导农技人员、相关专家、特聘农技员在线开展业务培训、农技问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农技服务。做好中国农技推广平台数据填报和更新工作。
四、进度安排
(一)2025年1月-2025年5月中旬
按照省厅统筹推进2024-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
同步实施要求。我县依据《关于做好2025年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的预通知》,提前部署2025年项目实施工作。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农技推广服务团队。
2.组织乡镇站按条件和程序遴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农技人员与负责示范主体签订责任书或协议书。
3.落实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签订任务协议,制定《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制定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4.制定《铁岭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资金使用方案》。
5.确定主导产业和遴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制定年度主推技术遴选推介方案,发布农业主推技术及技术操作规范。
6.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物化补助、示范基地物化补助招标采购并发放。
7.制定《铁岭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二)2025年6月-2025年10月底
8.组织专家编写技术资料并印制发放;制作技术指导员胸牌、中国农技推广标识并发放安装,制定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网络图。
9.制定县级农技人员、科技示范主体培训计划。
10.组织农技人员参加省级骨干班、省级农机普通班、市级普通班培训。
11.对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专门任务部署。对全县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情况全程进行在线填报,组织技术指导员安装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
12.组织农技人员对每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上门指导服务,要有指导服务记录或影像资料。
13.组织建设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并竖立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大标牌及中小标牌,开展观摩、培训。
14.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县级培训班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
(三)2025年11月--2025年12月底
15.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上报技术服务总结和相关证明影像资料,组织专家组对示范基地验收。
16.对项目技术指导员进行绩效考评。县农业农村局组织考评组进行现场抽查核验开展示范及主推技术到位率等相关证明材料。
17.县工作绩效考评自查,形成自评报告上报市农业农村局。
18.整理项目资金使用材料,第三方审计验收。
19.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
五、主要参与单位、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
铁岭县农业农村局科教股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项目的全部工作;铁岭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铁岭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和铁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协调科技服务团队开展进村入户服务工作,其中:技术指导员以1:3指导服务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切实发挥其在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动物防疫股负责特聘动物防疫专员的招聘、管理、考核、补助发放等工作;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按程序遴选科技示范主体;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由乡镇推荐,项目各产业专家团队按程序评审认定;各产业专家团队遴选推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指导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编写技术资料等;农技人员按要求进村入户指导,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六、经费使用安排
项目资金140万元,具体使用安排如下:
(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49万元(35%)
1.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共计26.5万元(18.93%)。对技术指导员科技服务工作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制度,按考核情况分等级兑现技术服务补助。严格执行农技人员绩效评价机制,收入分配与绩效评价相挂钩。
2.聘请专家,并成立科技服务团队补助7万元;选聘村级农技员和乡土专家等补助2万元。
3.特聘动物防疫专员9万元。共3人,每人年补助3万元(特聘动物防疫专员的招聘、管理、考核、补助发放等由动物防疫股负责实施)。
4.编发技术资料、制作标牌等补助及审计费4.5万元(不超过5%)。用于印制技术资料、技术指导员胸牌、科技示范户门牌、编制主导产业区域分布和技术指导员包村图、制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标识等4.2万元;委托第三方审计费0.3万元。
(二)农业科技示范补助61万元(44%)
1.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物化补助28万元(政府采购)。主要用于基地建设提档升级,对租用、合作基地的建设,采用先建后补助方式,对列入计划、验收合格的基地每个物化补助3-5万元;对发挥作用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地,每个基地物化补助可增加到5-8万元。共8个基地,每个基地约3.5万元物化补助。
2.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补助30万元(政府采购)。按照每户约780元的标准,对示范引领推广应用适用品种、适用技术、适用模式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81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进行物化补助。
3.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推广服务补助3万元。主要对应用信息化手段如手机APP等开展技术服务补助。
(三)农技人员能力提升补助30万元(21%)
按省文件(辽农办科发〔2024〕327号)要求:县级培训班费用于组织全县农技人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村级技术指导员和乡土专家、种养大户等人员参加培训。采取课堂教学、异地研学、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分产业、分层次结合农业生产时节开展不少于5天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
七、具体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铁岭县政府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有效实施。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成立由县政府领导及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组成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全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组 长:迟泽光 铁岭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邱 晗 铁岭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成 员:孙怀东 铁岭县财政局副局长
郭 浩 铁岭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刘国栋 铁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李 伟 铁岭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
赵 成 铁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科教股,负责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李伟兼任。
(二)组成专家队伍。一是由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产业成立4个农技推广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4-5名技术专家和相关产业农技人员组成,负责筛选和把关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农业主推技术操作规范、编写技术资料、指导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协调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难题。
1.粮油团队
水稻专家组
组长:姜文野 高级农艺师
成员:冀 宁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张 壮 高级农艺师
卜艳军 正高级农艺师
玉米大豆专家组
组长:姜文野 高级农艺师
成员:崔智博 高级农艺师
郭振希 副高级农艺师
刘 杨 副高级农艺师
2.果蔬团队
组长:王永俊 正高级农艺师
成员:杨春雷 蔬菜推广站长
张国翠 高级农艺师
皮建佳 农艺师
赵 彬 农艺师
3.畜牧水产团队
组长:马向斌 高级畜牧师
成员:贾 丹 高级畜牧师
王淑兰 正高级畜牧师
李 杰 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
杨安利 高级畜牧师
4.农机团队
组长:李宏哲 正高级工程师
成员:袁进富 工程师
于海峰 工程师
李 潇 农艺师
王文生 工程师
(三)严格项目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技人员聘用、农技推广责任、绩效考评、农技人员培训和多元推广等5项制度,编制主导产业区域分布和技术指导员包村服务图,并悬挂上墙;要配备技术指导员胸牌、悬挂科技示范主体门牌、竖立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标牌,将技术指导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示范基地及举报电话等信息在乡镇、村公示5天,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按要求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及时填报补助项目有关信息,实现信息电子化管理;按要求统一规范使用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标识,强化规范化管理。三是严格项目档案管理。要规范建立和长期保存项目管理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影像资料、年终绩效考评材料、农资产品采购合同、原始发票和发放台账;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等相关档案及照片;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等补助信息在乡镇和村公示材料等。对于影像资料不健全或档案不规范的示范基地,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下一年度补助资格。四是加强项目进展定期上报工作。及时将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包括项目完成率、资金执行率)报送市农业农村局,及时更新农业转移支付平台信息。五是县农业农村局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阶段性任务的完成等情况,开展自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年底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下年度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资金管理。铁岭县农业农村局制定项目资金使用方案,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辽财农规〔2023〕21号)有关要求,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加快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一是严禁用于工资福利支出、办公经费、建造楼堂馆所、购置车辆和通讯器材、基础性农业科研、购买农业科技成果、专利以及其他与技术推广服务无关的支出。二是要严格农资产品采购管理。对示范基地、示范主体的物化补助,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实施,建立好补助资金及物化补助发放台账,作为财政报账和审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强化绩效考核。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绩效管理工作要求,铁岭县重点采取自评、市级和省级核查及综合评估的方式进行,实现项目绩效管理过程全覆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已列入农业农村部专项工作延伸绩效管理实施范围,农业农村部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对年度任务信息、实施情况、取得成效等实行线上“全覆盖”动态考评。县农业农村局成立考评组,由农技推广服务团队和项目相关人员组成,分四个小组进行考评。同时要将考核结果与农技人员补助挂钩,鼓励先进,督促后进,避免平均发放。制定农业科技示范经营主体考核百分表,进一步细化评比细则,分等级评定及发放,充分调动每个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加强总结宣传。认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发掘宣传一批在稳产保供、应急救灾中涌现的经验模式、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直播、短视频、长图等新媒体形式加强宣传,为农技推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附件1.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技术指导员名册
附件2.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科技示范主体名册
(此件公开发布)
铁岭县农业农村局 铁岭县财政局
2025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