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铁岭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切实把“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项目引进、建设和竣工投产,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一号工程”,推动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以重点项目为牵引,把握时机、大抓项目,积极构建大招商格局。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抓招商,每名名副县级领导负责引进1个亿元以上项目,各乡镇场及县直各部门“一把手”每年至少拿出一半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抓招商引资,亲自参与手续办理、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各类问题,确保项目早日签约落地、投产达效。目前,全县招商引资项目113个,其中新签项目43个,储备项目18个,续建项目52个,到位资金3.5亿元。富力地产、汇能风力发电、顺泰公路港物流等1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三峰木门、长青生物质热电联产、大伙房水泥等35个项目复工,泰石岩棉二期、奥迪4S店等8个项目投产。同时,编制了《铁岭县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意见》和《铁岭县实施招才引智工作行动计划》,明确引才留才的引进机制和推进措施。大力扶持企业创新,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与大连工业大学机械学院联合打造智能制造云平合,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目前云平台系统已开始试运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成功对接4所高校,引进人才30名,转化科技成果21项。中德电缆、东北丰磁化肥等重点企业均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沈阳农业大学在九三粮油成立了校企联合科研基地
二、强化载体建设,进一步壮大重点产业规模。积极构建“三区十五镇”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铁南经济开发区和铁岭高新区两个省级开发区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牢牢把握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全省突破辽西北以及全市“一带四产业一区”等战略机遇,依托资源和交通优势,发挥铁南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工业发展主阵地优势,加快推进新项目落地和现有企业集聚发展。目前,铁南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共新签约项目22个,其中,津达线缆二期、天利高分子、华洲重型装备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同时,整合2个园区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资源,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联盟内企业实现产值4.27亿元。
三、创新招商手段,积极构建大开放格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飞地”招商办法,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目前,全县飞地招商项目占项目总数接近50%;2013年以来,各镇乡场累计财力分成收入2600余万元,其中2017年740万元。突出以商招商,进一步发挥“中利模式”示范效应,依托大型龙头企业的行业优势和影响力,吸引同类企业、上下游企业投资,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积极推进嫁接重组招商,将闲置企业、厂房的详细信息分类造册,形成动态电子档案,每月及时更新公布,确保各招商团队及时掌握最新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接招商。目前,已成功对接沈重华阳冶金机械、中海石油、嘉泰建材等12家闲置企业,盘活土地共336亩。突出精准定向招商,瞄准重点区域大力开展招商活动。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走出去”15次,走访企业35家;开展“请进来”活动51次,接待北祥重工、苏能科技、固克涂料、哈尔滨商会等企业单位76家。
四、优化服务模式,努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强化制度保障,制定了项目建设“三个一”包保服务责任制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出一批重点开复工项目,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和一名服务秘书进行全程包保。同时,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扎实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倡导“雷锋式服务”。强化督查调度,健立项目台账,健全完善项目调度、通报等制度。实行项目调度分口责任制,党群部门由县委副书记负责调度,园区管委会、政府部门及各乡镇由县长负责调度,县委书记全程参加。县招商局每月对所有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进行检查,以简报形式在全县进行通报,真正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人人身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