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草案旨在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预警和应对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空气质量。以下是对其常见内容的解读:
一、编制背景及依据:通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以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应对重污染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主要内容:
1、总则:明确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预案体系和工作原则等,强调以保障公众健康、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遵循科学应对、精准施策等原则。
2、组织机构与职责:一般由当地政府成立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通常设在生态环境部门,成员单位包括宣传、教育、工信、公安等多个部门,各部门按职责分工承担相应任务。
3、应急准备:规范应急减排清单编制,明确不同级别应急响应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对工业企业实施绩效分级,进行差异化管控,要求重点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同时还会要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4、监测预警:规定预警启动、调整及解除条件,如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分别依据不同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标准设定。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程序,明确监测、预报及会商流程,通常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气象台负责相关工作。
5、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分为Ⅲ级(黄色预警)、Ⅱ级(橙色预警)、Ⅰ级(红色预警)。明确各响应等级下的具体措施,包括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等的减排措施,同时建立督导检查、信息报送和责任追究机制。
6、预案管理:涵盖各级预案备案管理、宣传、培训、修订等内容,确保预案不断适应实际情况变化,保持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7、保障措施:从组织、经费、物资、预报能力、信息联络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预案顺利施行。
铁岭市生态环境局铁岭县分局
2025年8月4日
相关文章